临诊碎玉中医治疗神经元性疾病

如果有人问,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天文学家是谁?答案一定是霍金。他长期坐在轮椅上,骨瘦如柴,且全身只能活动一个食指和眼球。那么他到底得了什么病呢?答案是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(ALS)。如此顶尖的科学家生病了,现代医学居然无能为力,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可怕疾病呢?让我们以中医的眼光来看看,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到底是不是不治之症。

l是不是不治之症?

按照西医的诊断,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,以肌肉无力、肌肉挛缩、肌束颤动以及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,该病会影响咽喉部肌肉,使患者出现言语和吞咽困难;亦可累及呼吸肌,导致呼吸困难而死亡。起病隐袭,进展缓慢,以40岁以后多见。本病病因不明,一般发病数年内死亡,但智力完全正常。目前,现代西医学尚无有效措施阻止本病的进展,也就是说,这是个绝症。

目前国际上非常重视此病的研究,并且把每年的6月21日定为“国际运动神经元病日”,以唤起世人对该类疾病的   运动神经元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变性疾病,包括进行性脊肌萎缩症、原发性侧索硬化症、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、进行性延髓麻痹。5年来,我们以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本病45例,取得了较好的疗效,现总结如下。1 临床资料1.1 诊断标准 ①起病隐匿,进展缓慢;②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,多无感觉障碍;③肌电图证实为神经源性损害;④脑脊液检查、颈椎X线摄片和颈段脊髓核磁共振检查排除脊髓压迫或其他疾病。1.2 一般资料 45例中,男32例,女13例;年龄20~29岁12例,30~39岁22例,40~49岁5例,50~59岁4例,60岁以上2例;病程在1年以内者10例,1~2年者14例,3~5年者15例,6~7年者6例;进行性脊肌萎缩症10例,原发性侧索硬化症6例,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29例,合并进行性延髓麻痹者15例。2 治疗方法2.1 针灸治疗 取手足阳明经穴、背俞穴、督脉经穴、华佗夹脊穴。主穴:足三里、髀关、伏兔、解溪、肩髎、曲池、合谷、手三里、阴陵泉、脾俞、肝俞、肾俞、大椎、身柱、华佗夹脊穴。配穴:脾弱气虚配气海、胃俞;脾肾阳虚配关元、命门;肝肾阴虚配太溪、三阴交、悬钟;痰热瘀阻配丰隆、内庭、膈俞;延髓麻痹配风池、风府、廉泉。   每次选8~12穴,风池、风府、廉泉用平补平泻法,太溪、三阴交用补法,丰隆、内庭用泻法,均留针30分钟。其余穴位用温针灸法,每穴灸2壮,共灸30分钟。每天治疗1次,3个月为1疗程。2.2 中药治疗 脾弱气虚型(13例):症见四肢无力,肌肉萎缩,甚则四肢不用,倦怠,纳呆便溏,舌淡边有齿印、苔薄白,脉弱。治宜健脾益气为主,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。处方:黄芪60g,党参、五爪龙、千斤拔各30g,白术12g,茯苓、山药各20g,当归、柴胡、升麻各10g,陈皮6g,炙甘草5g。   脾肾阳虚型(18例):症见四肢无力,肌肉萎缩,畏寒肢冷,不思饮食,腰痛阳萎,舌淡、苔薄白,脉细无力。治宜温补脾肾为主。方用益髓汤加减。处方:黄芪45g,高丽参、熟附子、肉桂、锁阳各10g,白术12g,茯苓、鹿角胶(烊)、淫羊藿、巴戟天、杜仲、补骨脂各15g。   肝肾阴虚型(5例):症见肢体僵硬乏力,肉筋惕,消瘦声嘶,遗精耳鸣,舌红、少苔,脉细数无力。治宜滋养肝肾,清热柔筋,方用虎潜丸加减。处方:熟地黄20g,白芍、枸杞子、菟丝子、紫河车各15g,龟板(先煎)、鳖甲(先煎)各30g,山茱萸、阿胶(烊)、黄柏、甘草各10g,知母6g。   痰热瘀阻型(9例):症见肢体乏力,肌肉萎缩,喉中痰多,吞咽不利,口苦口臭,大便秘结,纳呆,舌暗红、苔黄腻,脉滑数。治宜清热除痰,活血通络,方用涤痰汤加减。处方:黄芩15g,法半夏、茯苓各12g,制南星、陈皮、石菖蒲、竹茹、枳实、全蝎、僵蚕、地龙、桃仁、川芎各10g。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.1 疗效标准 显效:临床症状显著改善,肢体肌肉较治疗前丰满,肌力提高Ⅱ级以上,肌束震颤基本消失。有效:临床症状有较明显改善,肌束震颤明显减轻,自觉肌力有较明显提高,但肌力提高不足Ⅱ级者。无效:病情无好转,或病情继续加重者。3.2 治疗结果 45例中显效15例,有效22例,无效8例,总有效率为82.22%。各证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。表1 各证型与疗效的关系(例)证型显效有效无效脾弱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痰热瘀阻合计      各证型与疗效的关系经χ2检验(χ2=2.79,P>0.05),差异无显著性意义。4 病案举例   李某,男,37岁,工人,年8月13日就诊。患者四肢乏力、肌肉萎缩进行性加重8月余。诊见:四肢乏力,双上肢肌肉萎缩,双下肢僵硬,面色晦暗,神疲纳呆,阳萎,便溏,舌淡、苔白腻,脉沉细。检查见双手大小鱼际肌、骨间肌及前臂、上臂、肩胛带肌群均萎缩,双上肢肌力Ⅱ级,肌张力下降,双下肢肌力Ⅱ~Ⅲ级,肌张力增高。四肢肌腱反射亢进,巴彬氏征阳性。肌电图提示:神经源性损害。西医诊断:运动神经元病(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)。中医诊断:痿证(脾肾阳虚型)。治宜温补脾肾。针灸按上法治疗,中药以益髓汤加减。处方:黄芪45g,高丽参、熟附子、肉桂、锁阳各10g,白术12g,茯苓、鹿角胶(烊)、淫羊藿、巴戟天、杜仲、补骨脂各15g,炙甘草10g。每天1剂,水煎服。治疗3个月,诸症显著改善,四肢较前明显有力,肌围增粗,四肢肌力Ⅳ级,疗效显著,随访1年病情稳定。5 讨论   本病与病毒感染、植物毒素或重金属中毒、微量元素缺乏、免疫功能异常或遗传等因素有关,一般采用支持疗法及神经营养药治疗,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。本病属于中医痿证范畴。痿证的发生主要与脾、肝、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。《素问.痿论篇》曰:“阳明者,五脏六腑之海,主润宗筋,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”,针对痿证的治疗,又曰:“治痿独取阳明”,《灵枢.经脉》曰:“陷下则灸之”,根据这些原则,针灸取穴以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及调补脾、肝、肾的相应背俞穴为主,配合“阳脉之海”的督脉经穴和邻近督脉、脊髓的华佗夹脊穴,再辨证选取相关的穴位,以灸为主,针灸并用,补虚泻实,疏通经脉。正如《素问.痿论篇》指出:“各补其荣,而通其俞,调其虚实,和其逆顺”,诸穴合用共奏疗疴起痿之功效。   根据观察,本病以脾弱气虚、脾肾阳虚、肝肾阴虚、痰热瘀阻4型多见,尤以脾肾阳虚、脾弱气虚型最为常见,但也有表现为虚中夹实,寒热兼杂,如脾弱气虚兼痰湿中阻、脾肾亏虚兼痰瘀阻滞、肝肾不足兼邪热内蕴等,临证时应灵活辨证施治,或攻或补,或温或清,或攻补兼施,温清并用,不可拘泥于一型一方。本病呈进行性发展,疗程较长,患者必须树立信心,坚持治疗,适当配合患肢功能锻炼,方能获得较佳疗效。

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医诊治现状与展望

4.2 辨证治疗 许振亚等将MND分为3型(脾胃虚衰型、肝肾亏虚型和邪伤肺金型),均采用马钱子和胎盘为主药进行治疗,取得满意疗效。马佩等以补阳还五汤佐以滋阴活血法治疗MND4例,结果:3例病情缓解,1例无效。谢雅英等将20例MND分为脾亏虚型、肝肾阴虚型、脾肾阳虚型,分别采用补中益气汤、杞菊地黄汤、健步丸、金刚丸等加味,并结合针灸治疗。①埋线疗法:主穴为关元、气海、脾俞、肝俞;配穴为肾俞、胃俞及病变侵犯相应节段之华佗夹脊穴。每次选主穴1~2穴,配穴1~2穴。②针灸取穴:上肢痿软不用者,取肩骨禺透臂、曲池透少海;下肢痿软不用者,取髀关、梁丘、阴陵泉透阳陵泉、环跳、丰隆、解溪;脾气亏虚配脾俞、胃俞、足三里、阴陵泉等;肝肾阴虚配肝俞、肾俞、三阴交、太溪等;脾肾阳虚配命门(灸)、肾俞(灸)、胃俞(灸)、行间等,取得较好疗效。4.3 中西医结合治疗 唐胜英等采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(TRH)和变构蛇神经毒素以及中医治痿基本方治疗MND30例,中医辨证分为肺热津伤型、脾胃虚弱型、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等。结果:总有效率为66.7%,明显优于西药组(P0.01),好转时间比西药组缩短24%。4.4 针灸治疗 吴国凤等用针灸方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,选用4组穴位:①百会、脾俞、命门、太溪;②膻中、关元、气海、三阴交;③大椎、曲池、外关、合谷、足三里;风池、手三里、内关、阳陵泉、太冲。每次选1组穴,采用烧山火手法,治疗15例,结果全部临床治愈。赵雪梅[17]针刺治疗进行性延髓麻痹30例,取穴:内关、人中、上星、百会、印堂、风池、完骨、天柱、翳风、廉泉,头针运动区下2.5。操作:人中施雀啄泻法,以眼球湿润为度;内关施提插捻转泻法;印堂施捻转泻法;上星透百会施捻转平补平泻法;风池、完骨、天柱、翳风均向喉结方向刺入2.5寸,施捻转补法;廉泉施提插泻法;头针运动区下2.5寸施捻转补法。以上各穴均施术1min,留针20min,每日针刺2次,1个月为1个疗程,疗程间休息3日,共观察3个疗程。结果:痊愈3例,显效9例,好转15例,无效5例,总有效率83%。其中第1个疗程有效4例,第3个疗程结束时有效25例,3例患者拔掉鼻饲管可主动进食。4.5 综合疗法 黄再军等采用综合疗法治疗MND28例,取得满意疗效。治疗方法包括:内服肌力散,外贴强力膏,外洗路路通散,推拿刮毒拔罐,火针灸疗刺血,手足熏洗按摩等。李燕娜从肝从风论治MND85例,以清营热、熄内风、健脾祛湿、扶正固本为治则。初期兼脾虚者以复肌宁片合补肝强肌汤加用健脾益气之品,或合用补中益气丸;后期兼肾虚者则配用健步丸或六味地黄丸。结果:总有效率78.82%。运动神经元病变姚某男38岁初诊年1月27日主诉左侧面瘫伴左侧肢体肌肉萎缩8年,吞咽困难数月。   病史患者年起左侧面瘫呈进行性发展,并伴左侧上下肢乏力,尤以下肢严重,乃至需拄拐行走,近—个月来左衡头痛,呼吸气短,进食缓慢,吞咽发呛。外院神经科检查:左侧面神经、吞咽神经、迷走神经、舌下神经麻痹,舌肌及左侧面部肌肉,左侧肢体肌肉萎缩,左侧上肢肌力~4级,左下肢肌力I~2级。肌电图检查提示:神经源性损害。拟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,脑千肿瘤町能。刻诊形瘦面苍,动则喘促不已。   舌脉苔薄,舌肌萎缩伴有颤动,伸舌左斜,脉细。   辨证肝肾两虚。精血内夺,脾运失健,肌肉失养。   诊断运动神经元疾病。   痿证。   治法补益肝肾,填补精血,益气健脾。   方药 生熟地9克(各)、当归9克、赤白芍9克各)、炒川芎4.5克、潞党参9克、炒白术9克、炙甘草克、制黄精9克、枸杞子9克、炙龟板15克、鹿角片9克、青陈皮9克(各)、香谷芽2克、怀牛膝9克。(14剂随访 E方连服月余,自我感觉好转,此后原方略有加减,继续服用。半年后,左侧上下肢肌力逐渐好转,1年后弃拐行走,2年后逐渐恢复工作,其后十余年多次随访,患者骑车上班,行动一如常人。   按语运动神经元疾病,中医当属”痿症“论治。总者面瘫,肢体肌肉萎缩呈进行性发展,累及筋骨,行走艰难。   此肝脾肾三脏俱虚,精血内夺,督脉空虚而致。故以补肝益肾健脾为治。方中潞党参、炒白术、制黄精、炙甘草皆益气健脾,配生熟地、当归、芍药、怀牛膝、枸杞子以补益肝肾,滋养精血,复加龟板、鹿角之善通任督两脉,调补阴阳的血肉有情之品,参人理气的青陈皮,活血的川芎,和胃的香谷芽,以使其补而不滞。脾胃健则能化生水谷之精微,输布四肢百骸,充养肌肉。肝肾盛则髓海充,精血足,筋骨健壮,痿证渐愈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(ALS)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。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,占运动神经元病的80%,对本病的治疗,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已有不少报道,现作简要的概述。1病名研究历代文献中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特定的中医病名,根据其临床证候特点,大多认为属于“痿病”范畴。痿病系指肢体驰缓,软弱无力,日久不用,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症。最早见于《黄帝内经》的《素问·痿论》,有“痿蹙”、“脉痿”、“筋痿”、“肉痿”、“骨痿”五痿之分,“治痿独取阳明”之说。历代医家论痿,均以此为依据,鲜有逸出《内经》范围。痿病包含了若干种病因病理不同而症状相同的疾病,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受到限制。因此,不少医家对本病的病名提出了不少新的认识。王继明等认为,将本病归属于“痿证”范畴这一认识在临床及理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,明确提出以“痦痱证”作为本病病名更切合临床实际。刘友章总结邓铁涛经验认为,ALS后期出现手足痿痱不用,舌肌萎缩,舌蹇不能言,短气等症状,属“痦痱证”范畴,对本病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命名。尚尔寿对ALS初期即出现的肌肉跳动有独特的见解,认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萎证,而类似中医“肌肉嘲动”。程永清认为,根据ALS的病理变化可将其归属于“督脉病”。因督脉为阳脉之海,贯脊而行,总督诸经,四肢为诸阳之本,与阳脉之海的督脉密切相关,不经过督脉的调节,脏腑气血便不能通过正经荣养四肢,督脉痹阻,调节废止,四肢乃至全身肌肉便完全萎缩,并提出“从督论治”。黄红梅等则一反常规,认为将本病作为痿病进行研究均非最佳选择,而可作为中医的一个独立研究对象,并按国际化的诊断标准明确界定。不难看出,对ALS中医病名的认识在不断的完善和深化,为今后中医病名的规范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2病因病机研究内脏亏虚,气血津液不足,肢体筋脉肌肉失却濡养,是痿病的共同病机。本病慢性隐匿起病,常无外感温热之邪灼伤肺津过程,一旦出现肌肉萎缩、肌无力、肌束颤动、腱反射亢进等症状,便表现为虚损之证。所以对本病病机的认识,多认为是以虚为主。2.1脾肾肝三脏虚损谢仁明认为本病发病以脾肾为本,脾胃居中,运转上下,统阳明脉。脾胃虚则阳明虚,不能奉养先天肾精,亦不能行气血、营阴阳、濡筋骨、利关节,故发为痿证。肾之亏虚,骨枯髓空,肾不养肝则筋脉痿驰,亦发为痿证。肝藏血,主筋,为“罢极之本”,脾胃虚弱,生化不足或肾虚髓亏,不能化血,造成肝血不足,不能荣筋,不能荣养四末与爪甲,则见筋痿。林通国同样认为本病之因多与肝、脾、肾亏损有关。肝主筋,藏血,筋脉之所宗;脾主肌肉,为后天之本,生化之源,气血之枢纽;肾主骨藏精,五脏六腑之本。故本病病机为脾肾亏虚,肝肾阴虚所致。2.2肝风内动尚尔寿认为,本病初起以肝风内动为主。本病初期即有肌肉跳动,不同于痿证而类似中医的“肌肉咽动”。“肝主筋”、“风性主动”,因此本病辨证应以肝风为主。众多因素均可损及肝、脾、肾而致肝肾阴虚,阴不敛阳,阳亢则风动;风阳煎灼津液为痰,风痰阻于经络则气血运行不畅,筋脉失于荣养而出现肌肉萎缩。脾虚则肝木不荣,肝气横逆亦可成肝风。因而,本病可因肝、脾、肾俱虚,风痰阻络而发。2.3阴阳俱损谢文正认为,其病因为本元内伤,精血不足,阳气衰弱,阴阳俱损,气化不及。多由六淫侵袭,劳役过度所诱发。2.4毒邪侵犯,瘀血阻滞认为毒邪侵犯是本病主要病因,外来毒邪侵犯人体,长期客于督脉和络脉,耗伤气血,阻滞脉络,败坏形体,引动肝风,致生本病,同时内生湿浊、痰热之邪也可酝酿成毒,阻滞脉络,致生本病。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,瘀血阻滞,脉络不通,筋骨肌肉失于濡养,阴阳不能自和。疾病难以痊愈。2.5络病是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机制认为本病常因脾肾肝三脏虚损,毒邪内侵、瘀血停滞于络脉而成络病,多因久病络脉瘀滞而引起。虚损、邪毒、瘀血客于络脉,败坏形体,继而又加重病情,变生诸病,形成恶性循环,缠绵难愈。所以“络病”是本病的病位,又是其核心机制。3临床研究3.1辨证分型论治许振兵等将本病辨证分型为三型,每型均以马钱子和胎盘粉作为主药。①肝肾亏虚型:治宜补益肝肾,方用虎潜丸加减。药用黄柏、龟甲、知母、熟地、陈皮、白芍、锁阳、狗骨、干姜、马钱子粉、紫河车粉;肾阳虚衰者,可用加味金刚丸(革薜、牛膝、木瓜、巴戟天、全蝎、肉苁蓉、杜仲、天麻、乌贼骨、淫羊藿、乌梢蛇、僵蚕、菟丝子、蜈蚣、马钱子)。②脾胃虚弱型:治宜益气健脾,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十全大补汤化裁。药用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当归、陈皮、升麻、柴胡、熟地黄、川芎、赤白芍、肉桂、桃仁、红花、丹参、马钱子粉、紫河车粉、甘草。③邪伤肺金型:治宜益气养肺,方用保元煎合清燥汤加减。药用人参、肉桂、黄芪、麦冬、五味子、当归、生地黄、黄柏、白术、沙参、桔络、茯苓、川贝母、桔梗、蛤蚧粉、紫河车粉、马钱子粉。谢雅英等对20例患者辨证分为四型,脾气亏虚型治宜健肝益气,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昧。药用炙黄芪、党参各15g,白术9g,当归15g,陈皮、柴胡各9g,甘草6g,升麻9g,淮山药12g。肝脾两亏型治宜养肝健脾,方用杞菊地黄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。药用大熟地9g,淮山药12g,丹皮、山萸肉、茯苓、杞子、杭菊花、党参各9g,黄芪12g,自术、当归各9g,柴胡6g,炒桑皮15g,鸡血藤12g,广陈皮6g。肝肾阴虚型治宜补肝益肾,滋阴清热,方用虎潜丸加减。药用炙龟板15g,黄柏、知母、熟地各9g,淮牛膝12g,炒白芍9g,陈皮6g,鹿角霜9g,菟丝子12g,杜仲lOg。脾肾阳虚型治宜健脾益肾,方用金刚丸加减。药用党参15g,白术、茯苓各9g,炙甘草6g,菟丝子12g,肉苁蓉15g,木瓜9g,准牛膝15g,杜仲12g,巴戟天、淡附子各9g,陈皮6g。陈心智等将本病分为两型:①肝肾阴虚型治以补肾填精,养血和肝,以虎潜丸加减。药用知母、当归、白芍、黄精、桑椹子、鸡血藤各20g,熟地黄、山药、锁阳、牛膝、龟板各15g,陈皮lOg。②脾肾气虚型治以温肾健脾、益气填精,以金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加减。药用熟地、山萸肉各30g,制附子、茯苓、泽泻、丹皮、人参各20g,桂枝l0g,白术、黄芪各15g。3.2基本方论治近年来不少医家采用基本方为主治疗,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临床探索,其遣方用药各具特点。罗日永等采用补肾养肝益脾的强肌灵综合疗法。基本药物组成:黄芪45g,五爪龙、太子参各30g,肉苁蓉、紫河车、山茱萸各lOg,杜仲、白术、何首乌各15g,全蝎6g,土鳖虫、甘草各5g。1日1剂,分2次煎服。肌束颤动甚加僵蚕lOg,或蜈蚣1~3条;肌肉萎缩甚加鹿角胶(鹿角霜)30g;肢体乏力甚加千斤拔、牛大力各30g;痰诞多加猴枣散1支;舌质暗红苔腻浊加川芎lOg,薏苡仁20g;兼外感加千层纸lOg,旆签草15g。疗程3个月。同时常规服强肌健力口服液(邓铁涛研制),交替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、参麦注射液、丽参注射液并捏脊疗法。结果总有效率80.76%。李燕娜等根据尚尔寿经验,提出从肝论治的观点,应用复肌宁片(由天麻、全蝎、蜈蚣等中药组成),每次5片,1日3次,随症加减服用补肝强肌汤(由胆星、菖蒲、伸筋草、黄芪、杜仲等组成),1日1剂,3个月为1个疗程。85例中显效23例,好转44例,无效18例,总有效率78.82%。陆小青总结李如奎经验,应用健脾益肾、养阴清热的止痿汤(基本方:党参、黄芪各30g,鹿角霜、栀子各5g,炙鳖甲lOg,郁金9g,随证增减),1日1剂,2次煎服,1个月为1个疗程,共3个疗程。应用自拟评分标准,30例中显效1例,有效21例,无效8例,总有效率73.33%。覃小兰根据刘茂才经验,采用多渠道大剂量补气药治疗,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6Oral,1日1次,疗程1个月;口服复方北芪口服液2Oral,1日3次,疗程3个月,IZl服补元汤(由黄芪45g,党参、太子参、丹参各20g,何首乌、白芍、鸡血藤各30g,紫河车、山茱萸、杜仲、巴戟天15g,陈皮6g等组成)。兼语蹇、吞咽困难加全蝎6g,石菖蒲12g,马钱子粉(冲)0.5g;兼肌肉震颤加龟板胶(烊)20g,当归log,木瓜30g;兼咽干、心烦不寐加玄参、生地黄、麦冬各15g,疗程3个月。31例中显效8例,有效15例,无效8例,总有效74.19%。苏国良等遵循“形不足者,温之以气,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”,主要采取益气为主,兼以养阴补阳的益气强肌汤治疗(基本方:黄芪60g,党参、淫羊藿各30g,茯苓、生地各20g,制大黄6g,升麻20g,甘草lOg),1日1剂,水煎,分早晚2次服。治疗组予强肌汤加力如太50rag,1日2次IZl服,对照组只用力如太50mg,1日2次口服,共治疗20例,疗程3个月,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功能状态和病情程度的评估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,治疗组功能状态改变与对照组差别不明显。但根据中医证候评分,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减少(4.7±4.9)分,对照组减少(0.5±1.5)分,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证候方面有明显优势。中药益气强肌汤能改善患者气短乏力、自汗、心烦、腰酸等症状,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。唐胜英等采用基本方加辨证论治,治疗本病3O例,并设对照组。治疗组中药基本方组成:党参12g,黄芪15g,当归、川芎各9g,枸杞子、白芍各12g,僵蚕6g,钩藤15g,石菖蒲10g,佛手9g,陈皮12g,伸筋草15g,1日1剂,出院后改用基本方制成的丸药。肺热伤津型基本方加麦冬、五味子各6g,沙参、石斛各9g,出院后改为养阴清肺丸和治痿基本方制成的丸药。肝肾阴虚型基本方加龟甲log,知母9g,黄柏6g,桑寄生9g,出院后改用潜虎丸和基本方制成的丸药。脾胃虚弱型基本方加焦三仙各9g,白术12g,茯苓15g,神曲9g,出院后改用参苓白术散和基本方制成的丸药。脾肾阳虚型基本方加肉苁蓉、锁阳各9g,牛夕12g,杜仲9g,出院后改用金匮肾气丸和基本方制成的丸药。对照组用MN一81变构蛇神经毒剂2ml肌肉注射,1日1次。TRH促甲状腺释放激素I.5mg静脉滴注,1日1次。出院后继续用MN一81变构蛇神经毒剂治疗。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,均在治疗30天后统计,3个月后随访。结果治疗组3O例中显效3例,有效17例,总有效率66.7%;对照组22例中好转5例,总有效率22.7%,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。程永清提出从督脉论治,认为“从督治萎”既突破了“独取阳明”的框架,又包容了“脾主肌肉”的内涵,为治疗ALS开辟了新途径。主要方法:内服三奇复萎软索丸(由人参、鹿角胶、炮山甲等组成),1日3次,每次10g,连服6~24个月;针刺风府、大椎、夹脊,配合肌肉萎缩部位远近经穴及体育疗法。在练习意守丹田气功基础上做改进八可锦段气功锻炼。46例中临床治愈6例,显效11例,有效24例,无效5例。陈丽鸽治疗本病例,初诊时未服用西药者直接服用地黄饮子加减。药用熟地黄(去芯)25g,巴戟天(去芯)12g,山茱萸15g,石斛、肉苁蓉酒浸焙干各12g,制附子6g,五味子15g,官桂9g,白茯苓、麦冬(去芯)各15g,菖蒲12g,远志(去芯)15g,薄荷3g。煎2次混合,分早晚服用,75天为1个疗程,连续治疗3个疗程。同时注意保持思想乐观,勿食辛辣刺激之品,坚持完成康复作业,预防感冒。对照组72例坚持按规定量服用原西药力如太或弥可保,疗程及注意事项同上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%,而对照组总有效率10%。纵观各家治疗本病遣方用药,各具特点。有着意于马钱子,既将其单味药制成散剂,又或配伍于中药方剂之中,取其流通经络,治瘫痪麻木之作用。亦有刻求于虫类药,如全蝎、蜈蚣、僵蚕、土鳖虫等,是因其搜刎经络,活血通络之作用,虽为经验之谈,值得借鉴。4展望ALS是神经系统疑难病,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,现已发现家族性ALS的病因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(Cu/ZnSOD)基因突变有关(占20%左右)。关于散发性ALS,其病因涉及到环境、饮食毒物、病毒感染、神经生长因子的缺失、免疫异常学说、兴奋性氨基酸学说、自由基学说等,目前尚无统一认识。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,一般以支持疗法为主,以保证足够营养,改善全身情况。现在唯一经FDA批准专用于本病的力鲁唑(Riluzole),是一种谷氨酸拮抗剂。经研究表明,该药可改善肌力,延缓ALS的进程,并能提高延髓起病型患者的存活率,但对肢体起病型患者生存优势不明显。中医对本病的研究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,中医病名的研究在不断的完善和深化,这不但为中医病名的规范化创造了条件,而且对于认识中医病机、指导临床辨证用药,均具有现实意义和临床价值。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,“络病”的提出,更进一步揭示了本病核心病机,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。中医药在改善患者气短乏力、自汗、心烦、腰酸等症状有较好的作用,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,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,有西药所不能比拟的优势。随着传统医学的进一步发展,将给本病带来十分有利的条件。目前,服药与针灸、按摩、饮食、气功、体疗、心理指导及多种非药物疗法已给人们某种启迪,中西药协同治疗在改善证候方面有明显优势,取得很好的疗效,但缺乏严格的论证和大量实践,今后应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作一些探索。

秦立志

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,用手机发文章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瘕风会出现什么状况
郑州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lhmqf.com/bdfnzym/8064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